明朝时期的举人和秀才有哪些不同呢?
在明清时期,举人这一身份可谓是制度成熟定型后最基础的集团成员。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一身份的呢?他们必须通过各省的乡试。一旦成为举人,他们便享有不纳税不徭役的基本特权。
中举后的举人,地位骤然上升,仿佛成了老爷。周围的小农小商人们,为了逃避税吏衙役的盘剥与敲诈,会带着家人依附于他们,甚至献上财产,甘愿成为佃户与帮工。这种依附关系,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,也揭示了人们对权力的渴望与恐惧。
举人们的人脉资源也相当丰富。他们可与地方官员平等交往,因为有座师同年这一票人脉资源。许多举人被推荐为基层有品小官,如九品巡检、司库、税目、主薄等。若条件优越,或者得到老师的力荐,举人也有可能跻身八品县教喻的位置,类似于县教育局长。他们还有资格开办学校,或为高级官员担任幕僚,为今后的从政发展打下基础,积累人脉。
可以说,举人是相当于通过中级公务员考试的合格者,他们是有着正式品级的预备官员。举人的升迁之路并不平坦,许多举人一生都难以晋升到六品官员的位置。而那些能够出将入相的人,更是凤毛麟角,他们往往是因重大军功而获得提拔。但无论如何,举人的身份都是当时社会最基础的功名。
相对于举人,秀才的身份则更为基础。在明清时期,经过县府院三级、共计11场考试的选拔,童生中表现优异者方能被称为秀才,也被称为生员,俗称读书人。一旦成为秀才,他们便有机会进入县学府学习,这是国家对他们的一种认可与支持。秀才们享有不少特权,比如见县官不跪,一般案件不受刑。在民间,他们被称为相公,可以担任官员的幕僚,也可以成为私塾先生,或者在大户人家担任管家、掌柜等职位。
举人和秀才是明清时期官场上的两大基础群体。他们的身份虽然不同,但都是当时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他们的命运与明朝的兴衰紧密相连。
历史故事
- 明朝时期的举人和秀才有哪些不同呢?
- 宋朝一才子的诗,写尽了卫青的一生
- 古代七夕节并没有情人节一说 古人又是怎么过七
- 李世民获得帝王之位后,为什么没有杀过手握重
-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等时辰到了才行刑呢?
- 三年杀掉三个皇帝,宇文护怎么这么牛?
- 解析:曹庄公及之后的曹国历代国君
- 古代喝酒为什么都要烫一遍酒 为什么现在人喝酒
- 清朝官员下跪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拍两下袖子 这里
- 年羹尧功劳显著,为何会被定九十余条死罪?
- 历史上妲己是个怎样的人-心如蛇蝎的狐狸精妲己
- 从经历的四件事探索刘邦的厉害之处
- 武则天有几个名字?她的名字有何与众不同之处
- 慈禧尸骨未寒就被人挖出 真正的幕后主谋是他
- 周泰是吴国重要的武将,他最后是怎么死的-
- 元文宗继位前,为何要下诏书解释自己的继位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