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风趣网的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位被低估的蜀国大将——马超。
马超,字孟起,扶风茂陵人士。早年随父亲征战,入京后留驻关中三铺。马腾遭遇变故后,马超率领主力与韩遂兵马共同在潼关展开激战。尽管后来与曹操的大战中落败入蜀,但马超的威名并未因此消逝。
在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中,马超的描写似乎并不突出,有人因此认为罗贯中低估了他的能耐。但实际上,早在赤壁大战时,马超已在关中成为一方诸侯,名声远播至东吴,周瑜亦认为他是曹操后方的大患。可见,周瑜对马超的评价甚高。
为何在蜀国,马超并未受到如预期的重用呢?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:
马超的性格并不被刘备所欣赏。正史上,马超因私自起兵而背负了不好的名声。很多人甚至认为马腾的死与其子马超的行为有关。刘备以仁义为本,因此马超的性格污点导致他难以被重用。
蜀国内忧外患的时期,马超的骁勇善战虽然有助于镇守边疆,但他的性格与大局意识之间的不匹配使得刘备对他有所保留。
马超的寿命也是限制他发展的因素之一。年仅47岁的他因病离世,壮志未酬。刘备的志向是光复汉室、统一天下,而马超则更关注复仇,这使得两人的目标并不完全契合。
刘备因性格、内忧外患、寿命以及志向等原因并未重用马超。尽管他在临终前上书表达了自己的心愿,刘备也只是通过“泣”字来安抚他。尽管如此,马超在历史上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,他被封为“威侯”,成为了蜀国历史上一位令人惋惜的将领。他的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,成为三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他的英勇事迹和坎坷经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