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吴国张昭为什么说严畯是书呆子?严畯轶事
曾经有人询问被推荐担任卫尉职务的严畯,关于他童年时期熟读的书。严畯回忆并背诵了《孝经》中的“仲尼居”一节。当时,张昭在旁,他笑着说:“严畯,你被称为书呆子(鄙生),但我请求允许我为陛下背诵这一段。”说完,张昭流畅地背诵了“君子之事上”一章,赢得了众人的赞赏,大家都认为张昭知道在君主面前应该背诵哪些内容。
在《南齐书·王俭传》中,也有类似的记载。齐太祖萧道成曾命令陆澄背诵《孝经》,也是从“仲尼居”开始。王俭在旁观察后表示:“陆澄虽然广博,但缺乏重点。臣请求我来背诵。”接着,他选择了《君子之事上》一章来展示,令萧道成赞叹道:“很好!现在我更觉得张子布(即张昭)的表现没什么特别的了。”
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严畯。严畯,字曼才,出生在彭城(今天的江苏徐州)。他自幼酷爱学习,精通《诗》、《书》、三《礼》,并且对《说文解字》有深厚的造诣。在晚年,因为战乱,他逃往江东,并与当地的文化名人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严畯的性格朴实淳厚,他对于人才有着独到的见解,常常给予他人忠告,希望他们能得到补益。他的好友张昭,曾将他推荐给孙权。
还有一个有趣的轶事典故关于严畯。当他担任卫尉时,孙权曾让他朗诵一篇小时候读过的文章。严畯选择了《孝经》中的“仲尼居”开始朗诵。这个消息传到了张昭的耳中,张昭笑着说严畯是个书呆子(“鄙生”)。然后,张昭选择了一篇“君子之事上”来朗诵,这次表演受到了众人的高度赞赏和认可。
严畯的故事展示了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。他的童年学习经历和对经典的熟悉程度令人钦佩,而他在人生舞台上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学识和才华。他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他的生平,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应有的品质:勤奋、博学、忠诚和谦逊。
历史故事
- 三国吴国张昭为什么说严畯是书呆子?严畯轶事
- 长平一战之后 李牧的长城兵是怎么对抗秦过这么
- 诸葛亮临终前规定士兵抬棺往南 绳断便葬-
- 古代太监为什么比正常男人更长寿呢?
- 蜀汉最后没能成功,责任真的在关羽身上嘛?
- 明朝坐稳太子之位的两个人 除了朱标还有这个人
- 左良玉总兵力在百万之上满清也就十多万 为什么
- 曾国藩是如何劝自己的弟弟的?曾国荃最后成功
- 清朝灭亡之后国库到底剩下多少钱 整个国库就剩
- 古代蜡烛是奢侈品 古代百姓天黑之后就睡觉吗
- 武松连喝十八碗酒都没有醉 古代的酒的度数到底
- 明清时期的七品以下都是举人担任 他们最低能做
- 和汉唐时期相比,宋朝人结婚都偏晚,为什么会
- 夏侯惇的实力如何?为何能从吕布手下全身而退
- 朝鲜四大妖女是谁?朝鲜四大妖女简介
- 刘封如果是刘备的亲生儿子,他还会被处死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