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羽大意失荆州,真的自是大意吗?这是怎么回
关羽,世人常称其为义薄云天、英勇无双的神人,民间尊称其为“武圣”。商人们在家中诚心跪拜关公,足见其影响力之大。但在历史学家眼中,关羽的形象却与普通人眼中的截然不同。如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,对关羽的评价是:“关羽、张飞,世虎臣也。关羽报效曹公,张飞义释严颜,并有国士之风。然而关羽性格刚烈、骄傲自大,这种性格缺陷在他担任荆州重地董督时尤为危险。
荆州,因其地理位置重要且地域广大,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关羽出兵攻打襄樊地区时,因性格缺陷导致大意失守荆州。许多人通过演义了解到的是关羽“大意失荆州”,但实际上,正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才导致了这一悲剧。
陈寿对关羽“刚而自矜”的评价源于两件事情。一是关羽曾要求入川与马超比武,二是他声称不愿与黄忠为伍。关羽因马超的武力出众和英俊外貌而心生妒忌,坚持要与他一决高下。至于不愿与黄忠为伍,则是因为他对黄忠的官职与自己相同感到不满。
当时,刘备已自封汉中王,论功行赏,封五虎上将皆为将军,关羽为前将军,黄忠为后将军。当关羽得知黄忠的官职与自己相愤怒之下口不择言,称“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”。幸好有费诗及时指正,关羽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言,接受了任命。
刘备已是汉中王,势力强大,想要兴复汉室必须团结各方力量。而关羽却自认为与刘备同甘共苦、一路打下江山,加上其他势力对他多有敬重,渐渐忽视了自己的性格缺陷。他的冒失不仅导致荆州的失守,还连累了刘备和张飞,使得蜀汉实力大损,最终退出了三国争霸的舞台。
关羽的悲剧性结局令人唏嘘不已。他的性格缺陷使他失去了应有的谨慎和理智,最终导致了个人和国家的悲剧。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,无论地位如何,我们都应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,避免因一时的冲动而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历史故事
- 关羽大意失荆州,真的自是大意吗?这是怎么回
- 朱棣北伐的时候,为何要自己亲自上阵呢?
- 将岳飞遗体掩埋的人是一小狱卒,他最后结局如
- 襄阳明明位于汉水之南应该叫襄阴才对 为什么叫
- 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姜维,在正史中什么样-
- 施琅有哪些成就?康熙帝对他的评价怎么样呢?
- 孙綝究竟是何许人也 为何死后连名字都被改了呢
- 纣王知道周国有不臣之心 纣王为什么还要一直攻
- 司马懿篡位夺权时,为何曹氏宗族没能奋力阻止
- 他就是白帝子和皇娥爱情的结晶!西方天神少昊
- 古代金瓜子是什么 清朝皇帝为何喜欢用金瓜子赏
- 自认为史上最坚固的陵墓 最后还是没有逃过上天
- 日本为什么被叫做菊花王朝?而不是樱花王朝呢
- 蒙古是怎么归顺清朝的 臣属关系是什么时候建立
- 有哪些爱好饮酒的豪杰?他们将心中所想都寄于
- 清朝九门提督权力有多大 他们相当于现在什么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