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延造反的时候,为何王平选择听从杨仪的呢?

历史趣闻 2025-04-05 03:36www.dkct.cn历史人物

在公元234年,一代智星陨落,蜀汉的支柱,伟大的诸葛亮倒在了五丈原。他的一生如神机妙算,为蜀汉的政权付出了全部的心血。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,由于时局动荡,加之蜀军孤立无援,他做出了决定:所有蜀中将士,必须回归蜀中,不得私自与曹魏军马交战。这一决定,对于任何人来说,也不例外。

随着孔明的离世,参军杨仪遵奉了孔明的命令。原本计划让魏延为蜀中断后,但魏延此时并没有听从号令。杨仪、姜维等人,只好实施诸葛亮临终前所安排的第二套方案。于是,他们不顾魏延,自行率领蜀军回到蜀中。

魏延,性情孤傲,但并非空口说大话的人。他带兵有方,善待士卒,镇守汉中长达十余年。以他的功绩来看,他堪称蜀中的第二号人物。诸葛亮的离世让蜀中无人能够压制魏延,这也许是他拒绝退军的根本原因。

从公从私两个角度来看,魏延不听从将令都是无法接受的。魏延作战勇猛,常常一击便胜。这次他也依然发挥出了高超的战术。魏延率先领军占领了南谷口,设下伏兵,意图一举拿下杨仪!

杨仪方面也派出了得力将领——王平。王平是共守街亭的副将,实际上他与何平是同一个人。王平对魏延的行动十分愤怒,并大骂魏延的先头部队。据《志/魏延传》记载,王平率先占据有利地形,对魏延的士兵怒斥道:“丞相刚刚去世,尸骨未寒,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行事!”魏延的士兵在听到王平的怒骂后,知道魏延理亏,纷纷离开了阵营。最终,魏延抵达汉中,被斩首处死,一代名将就此陨落。

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魏延的勇猛和战术才华,也揭示了蜀汉内部的矛盾和纷争。诸葛亮的离世使得蜀中的权力出现了真空,各种势力开始明争暗斗。这也让后人对于这段历史充满了感慨和反思。毕竟,无论个人才能如何出众,没有正确的领导和团结的合作,最终也难以成就大事。

Copyright © 2016-2025 www.dkct.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